Media release
媒体发布
寶寶娩出後24小時內產婦的總出血量大於 500 ml(自然生產)、或大於1000 ml(剖腹產),就屬於早期產後出血。寶寶娩出後24小時後至6周內,產婦任何時間的出血,就屬於晚期產後出血。通常胎盤娩出後至產後2小時內,出血情況發生最多。
產婦一旦發生產後出血,如不及時處理,會導致失血性休克,有可能影響日後生活、甚至危及生命。
產後出血有什麼臨床症狀?
1. 陰道出血
2. 脈搏快而弱
3. 血壓下降
4. 臉色蒼白
5. 呼吸短促
6. 出冷汗
7. 發生休克
子宮收縮乏力
有機會是生產的時間過長、多胎懷孕、羊水過多、產婦麻醉太深,都會令子宮肌肉無力。要留意,子宮收縮乏力也可以在沒有任何危險因子下發生。
產道裂傷
例如子宮裂傷、子宮頸裂傷、會陰裂傷等,而引致以上情況的常見因素包括器械助產、胎位不正、巨嬰、急產等。
凝血功能障礙
凝血功能障礙在產後出血較罕見,因爲凝血功能障礙大多於產前已被診斷。死胎、羊水栓塞及胎盤分離過早,都可能產生凝血問題。
產後出血有什麼處理方法?
1.爲產婦止血
按照出血原因處理,若產道裂傷嚴重則以紗布壓迫止血;如子宮收縮乏力,則給予子宮收縮劑。
2.做好產前預防措施
進行產前檢查時,確保做好血液檢驗,瞭解產婦的血型及凝血問題。
3.維持正常的循環血量
避免發生休克和貧血。
4.預防胎盤娩出後出血
檢查好胎盤、產道,避免胎盤碎片殘留。
5.切除子宮保命
如果情況太嚴重,可能需要結紮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,最緊急的情況下只能切除子宮,保住產婦性命。